万病之源,起于肩颈。
随着生活、工作方式的改变,人们久坐的时间越来越长,相应地,肩颈痛等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走高,「10个上班族,9个肩颈痛」已成为当代的「时代之痛」!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BMJ)前段时间发表了一项对1990-2017年全球人口的肩颈痛负担的研究(最新数据截止到2017年)。
结果表明,全球范围内肩颈痛的人数从1990年的1.643亿增加到2017年的2.887亿。中国肩颈痛患者2017年度发病率则位居全球前三。
肩颈痛本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并到中年达到发病高峰的疾病。
但是,现在不少年轻人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,有研究发现,年轻人群中肩颈痛患病率高达18%以上,并且有29.1%的中小学有肩颈异常症状。
测自测你的肩颈是否出现问题了:
1、颈椎曲度变直,常有胳膊手指麻木、酸痛肿胀等症状;
2、肩背部沉重、上肢无力,拿不动东西;
3、肩部阵发性疼痛,特别是劳累、气候变化后,会使疼痛加剧;
4、按压时,肌肉紧张或有硬结,疼痛更为明显,甚至怕冷;
5、肩关节活动受限,外展、上举、内外旋更为明显;
6、夜间可能疼痛剧烈,影响休息。
上述症状,如果你都没有,那恭喜你肩颈健康;如果有一条及以上,则提示肩颈有问题,如不及时调理还会引发更多危害。
肩颈痹痛的危害
1、影响面部气血循环,脸色差
① 面部晦暗、没有光泽、肤色不均、皮肤松弛与实际年龄不符。
② 有倦容、抵抗力差、易过敏、易留色素印、长斑。
2、头部供血不足
① 头痛、头晕、偏头痛
② 记忆力减退、健忘
③ 睡眠质量差(多梦、易醒、难以入睡)
3、激素分泌失调:肩颈问题会导致脑下垂体激素分泌失调,尤其是女性,会促使提前进入更年期。
所以,人体的衰老从肩颈开始。肩颈也是最容易受邪的地方,是致病的关键。对肩颈痛要引起注意,了解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。
引起肩颈痛的原因
▌现代医学观点:
1、肌肉劳损
肌肉劳损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积累的微细损伤。肌肉活动过多、压力过大,或长时间保持静态姿势,会导致肌肉持久紧张,出现劳损,比如:久坐玩手机、电脑,打麻将,长时间一个姿势抱孩子或宠物,织毛衣、炒菜,挑担、搬重物,过度运动等。
2、炎症
反复过度使用、创伤等原因,肩关节周围组织容易出现炎症,而且肩关节的滑膜反复受到刺激,会进一步引起水肿、炎症反应,甚至出现积水。
3、关节软骨受损
很多人都知道膝关节软骨,其实肩颈部也有关节是骨骼间连接的软骨。当长期过度使用肩颈关节,势必也会造成软骨磨损,引发疼痛。
▌中医观点:
1、因风寒湿痹闭阻经络
肩颈痛属于中医的「痹证」「项强」范畴。多因外界风寒湿邪侵体,使经络闭阻引发疼痛。
《伤寒论》中,开篇讲太阳病就说到:「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」。就是说肩颈痛多因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,导致肌肉痉挛、疼痛。
《伤科补要》中也说:「感冒风寒,以患失颈,头不能转。」感受风寒湿邪以后,肩颈屈伸不利,关节活动受限。
2、气滞血瘀、气血不和致经络不通
因气血不足,不能濡养筋骨,致局部经络穴虚,若再感染风寒邪气使气血不和,经脉闭塞不通,不通则痛。
另外,长期不正确姿势使肩颈部气滞血瘀,走行于颈部的督脉、足太阳膀胱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的气血运行不畅,所以出现肩颈疼痛。
现代医学和中医在肩颈痛的认知上有很大的不同——现代医学认为,肩颈问题是骨头问题;中医认为:气不足则血不畅;万病之源源于血,百病之由由于气。气血的运行又通过经络实现,因此,肩颈问题归根结底是气血、经络问题。
认知不同,则治疗方法不同,现代医学重在矫正骨头;而中医重在疏通经络、调气血,经络通百病消,气血足颜如玉,经络、气血调理好,伴随的疼痛、僵直、麻木,甚至眩晕、眼花、胸闷等症状也会消失。
肩颈痛调理方法
1、睡眠护颈椎
现代人喜欢枕高枕头睡觉,认为这样可以「高枕无忧」,殊不知「枕的不是头,而是脖子」。
如果枕头过高,就等于晚上「低头」睡觉8小时。白天工作颈椎得不到休息,晚上睡觉依然没办法复位调整。所以,选适宜高度的枕头,是最被动但很有效缓解肩颈痛的方法。
枕头选择方法:
▶ 一个标准:一般枕头高以8~15厘米为宜
▶ 一道公式:合适的枕头高度=(肩宽-头宽)÷2
2、减少低头、避免受寒
在工作和学习时,保持正确坐姿,不要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。
一般盯电脑1小时左右,就要站起身来活动10~15分钟,并尽量抬头和用手按摩颈部几分钟,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,缓解颈部的紧张状态。
在空调温度较低房间,尽量不穿路肩装,必要时可以围围巾、披披肩,避免肩颈受寒。
3、适当运动做体操
运动建议选择太极、八段锦等较舒缓的功法,不建议做剧烈运动。
推荐肩颈锻炼操
每次每动作保持一分钟,每天 3 组。
掌心向上,像钟表时间十点十分的角度一样把上肢打开,一样用力向上举,头部可以放松,持续用力一分钟。
双手手指交叉,低头,把手放在头枕处,手用力往下压的同时,头部做对抗运动。头部缓缓抬起,持续时间一分钟。
腕关节、肘关节、肩关节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,用力做扩胸运动,达到最大的幅度之后,头部用力往前伸,持续时间一分钟。
(动图来源罗湖区人民医院)
4、针灸调气血、通经络
针灸调理颈肩痛,缓解快,同时具有双向调节气血和经络的作用。
传统针灸选穴,会推荐后溪穴、昆仑穴、束骨穴、悬钟穴、中渚穴,这些是远端取穴。近端取穴有肩髃穴、肩髎穴、肩贞穴、天宗穴、膏肓穴。
采用传统方法调理,需要记的穴位相对多一些;有些穴位,比如束骨穴是接近指端,肌肉层较薄,扎针会相对疼一些;肩颈近端的穴位,具有一定危险性,需要有一定针灸基础才建议操作。
下面介绍一种针法,调理颈肩痛时,治疗点少,简单方便,0基础也能操作,而且几乎无痛感。
腕踝针,是将人体前、后、两侧划分为6个纵区,用数字1~6进行编号,其中1、2区在前面,3、4区在侧面,5、6在后面,对应的腕踝部各有6个治疗点,也用数字1~6进行编号。
如图所示,肩颈属于5区和6区范围,而且都在横膈以上,治疗点就选取手腕部的上5和上6。
针刺时,针与皮肤呈30度夹角进针,透皮后把针放平贴着皮肤平刺进针,以进针无阻力,被针部位不出现酸麻重胀、疼痛等感觉为宜。留针时也不用进行捻针等手法。
标签: #健康资讯
郑重声明: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,我们尊重原作版权,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,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,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。
猜你喜欢
推荐资讯
网站分类
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 健康百科粤ICP备2021122624号